实验动物品系库
品系数据库查询系统
简单搜索
品系编号:ILAS-007-1-0000001
品系名称:恒河猴
英文名称:rhesus monkey
其它名称:栗色猕猴、孟加拉猴、猕猴或广西猴
物种描述:恒河猴作为非人灵长类动物,是人类的近属动物,在组织结构,生理和代谢功能等方面同人类相似,应用此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最易解决人类相似的病害及其发病机制,它是一种极为珍贵的实验动物,其价值远非其他各属动物所能比拟。
传代:恒河猴不能近亲传代,需要分散养殖。
外观特征:身体大部分毛色为灰褐色,腰部以下为橙黄色,有光泽,胸腹部和腿部为浓灰色,面部及耳部多为肉色,臀底为红色。眉骨高,眼窝深,两颊有颊囊。成年雄猴身长约55?62厘米,尾长22-24厘米,体重约8?12公斤;成年雌猴身长40?45厘米。尾长18?24厘米,体重5?8公斤。
遗传特征:恒河猴又名孟加拉猴、猕猴或广西猴。学名为(Macaca mulatta),英文名rhesus macaque。分类所属为哺乳纲(Mammalia),灵长目(Primates),人猴猿亚目(Anthopoidea),猴科(Cercopithecidae),猕猴属(Macaca)。
品系来源:恒河猴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应用最广。恒河猴产地分布极广,从印度的北部往东通过尼伯尔、缅甸、泰国、老挝、越南一直到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华东、华北及西北的部分地区。
相关亚系:无亚系。
生物学特征:恒河猴,月经周期为28(1-4)天,发情期为11-12个月,怀孕期163天,产仔期3-6个月,胎产仔1-2只,出生重250-380g,哺乳期3-7个月,现存数量30万,属于国家Ⅱ保护动物。
寿命与疾病:性成熟(年龄) 2.5-4岁,自然寿命30岁。 常见传染病: 1、细菌性痢疾:精神委靡,不爱吃食,有时有呕吐,口渴,有时伏于笼底,不爱活动,排便次数多,严重的拒食,出现浓血便。 2、细菌性肺炎:咳嗽,呼吸加快,呈喘式呼吸,鼻翼煽动,脸、唇发绀,精神不振。体温升高达39.5~40.5度。 3、结核病:咳嗽,呼吸频数,体温升高不明显,猴逐渐消瘦,头和颜面部发生水肿,面部苍白。 4、变形杆菌感染:特征因菌种不同而异。由普通变形菌感染引起的临床特点为患猴精神萎靡,拒食,排稀糊状粪便或混有血液和粘液的稀粪便,有强烈的腐臭味;由摩尔根变形菌感染临床特点是:患猴拒食,口渴,频吐,腹部臌胀,病程较长时出现腹泻。 寄生虫病: 1、阿米巴痢疾:临床表现为水性腹泻。 2、结节线虫病:严重者出现腹泻,消瘦,有时在粪便中可见到带血丝的粘液。 普通病: 1、痉挛:突然发作,抽搐,侧躺在地上,四肢强直和阵挛,整个身体处于伸展状态,前后掌呈紧张性屈张,脸部阵挛性抽搐,尾部僵直。 2、脱肛:因慢性痢疾引起的常可见到直肠脱出的部分有轻度炎症和里急后重的现象,时间较长有明显的水肿;因体质虚弱引起的脱出的直肠无里急后重的现象,但括约肌明显松弛,无收缩力。
研究应用:猕猴属中,恒河猴使用最广。因分子生物学进展,栗色猕猴用于生理、生化、遗传、血型及免疫等方面的研究更多,病理研究也不少,常用于医疗和药物实验等。 在生物学研究方面可用于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的各种研究。 在生理学研究方面可用于脑功能、血液循环、呼吸生理、生殖生理、内分泌和老年学等各项实验。 在医学研究方面可用于感染人类所特有的传染病,特别是其他动物不能复制的传染病 药物学研究方面,预防小儿麻痹的糖丸,恒河猴是唯一的试验对象 ,人类避孕药物的研究,用恒河猴作试验是极为理想的,此外,恒河猴还常用于放射病出血和骨髓移植的实验。 (一)传染病学研究 (二)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 (三)生殖生理研究 (四)口腔医学研究 (五)行为学和高级神经活动研究 (六)营养、代谢研究 (七)老年病研究 (八)器官移植和眼科研究 (九)内分泌病和畸胎学研究 (十)肿瘤学和环保研究 20世纪60年代出版的《猕猴文献录》中,涉及论文的多达五百余篇;在12种猕猴中,使用栗色猕猴的几乎占一半;试加分析,解剖文章占半数,生理学和生态学其次,再次是分类、地理分布、胚胎、进化、遗传和生化病理各有二十余篇,最少的是古生物和畜养、管理的文章。
饲养与繁殖:恒河猴的生活规律与人类相似,一般是昼动夜眠。它喜爱活动,并在同群之间或群与群之间发生吵闹或嘶咬,爱攀缘树枝,玩耍秋迁,适应于居高临下的生活,没有躺卧地面休息的习惯,疲倦时常坐在树干上或支架起的蹬坐架上打盹。 猴属于杂食性动物,基本上以素食为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也喜欢吃一些动物性食物,例如:牛奶、鸡蛋和昆虫。由于猴子摄食的食物种类较广,所以比较好养。 恒河猴聪明伶俐,动作敏捷,同时也有较强的好奇心,模仿性强,对其周围发生的事情都很感兴趣。猴喜爱清洁,夏季爱洗澡。每次吃完食后,常用嘴舔手或搓手,休息时相互非常认真地拨弄对方被毛。恒河猴采食时,一般先将食物送进颊囊里,不立即吞咽,待食物采尽后,再到一边以手指将颊囊内食物顶入口腔咀嚼。
保种单位:非人灵长类种质资源中心
参考资料:无
备注: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