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公示
“人类重大传染病动物模型关键技术体系和资源库的建立及应用”项目拟经专家推荐申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公示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推荐专家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学科专业及推荐意见;项目简介;客观评价;推广应用情况;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主要完成人情况;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具体申报情况公示如下:
项目名称 |
人类重大传染病动物模型关键技术体系和资源库的建立及应用 |
||||||||||||||||||||||||||||||||||||||||||||||||||||||||||||
推荐专家 |
吴孟超院士 |
||||||||||||||||||||||||||||||||||||||||||||||||||||||||||||
工作单位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
职称 |
教授、院士 |
学科专业 |
肝胆外科学 |
||||||||||||||||||||||||||||||||||||||||||||||||||||||||
推荐意见 |
动物模型是从事传染病感染与致病机制等基础研究、传播与致病力预警、疫苗和药物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条件。2003年SARS爆发之初,由于缺乏动物模型,导致防控体系建设严重滞后,给人民健康和国家经济带来重大损失。面对重大和新发传染病的威胁,如何在第一时间研制实用性高的动物模型,是传染病防控的关键问题之一。该项目组在SARS爆发时临危受命,克服生物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威胁,经过10余年努力,完成了动物模型关键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建立了我国最大的传染病动物模型资源库,从根本上扭转了国内资源匮乏的局面,并率先实现了传染病动物模型的规范化,为疫苗研发、应急药物储备提供了国际先进的动物模型评价技术,是国家传染病防控体系高效运转必不可少的动物模型应急反应平台该项目包含了多项技术和模型的原始创新与集成,搭建了从病原鉴定和预警、到动物模型研制和应用、再到药物和疫苗评价的完善的传染病防控链条,针对重大疫情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在重大传染病防治研究,以及SARS、H5N1、手足口病、H1N1、H7N9等疫情防控时发挥了对疾病控制、卫生应急、科学进步及产业发展四位一体的重大保障作用,利用有限的资源资助,将该领域推进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历次获得学会和教育部奖励。我认真审阅了该项目推荐书及附件材料,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相关栏目均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填写要求。对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条件,推荐该项目申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
项目简介 |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用实验动物模拟人类疾病,并用于疾病基础研究和医药研发的科技工具,是传染病基础研究、传播预警、药物和疫苗研发的必需条件,是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定的科技保障。动物对病原敏感性低、病原诊断特异性差、与人类疾病差异大、重复性差是传染病动物模型研制的难点。我国过去缺乏应对未知病原的动物模型应急能力,该问题在SARS爆发时尤为凸显,导致疫苗和药物研发严重滞后,给人民健康和国家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做为当时唯一有条件开展传染病动物模型创制的团队,该项目组承担起此项任务,经过10余年的技术创新和集成,建立了传染病动物模型的关键技术体系和资源库,在重大传染病防治、SARS及之后的重大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应急支撑作用。 创新点1:首次建立了病原监测、预警、致病因素等信息与动物模型储备二者之间的联动模式。建立了针对蝙蝠和候鸟的病毒监测体系并鉴定新病毒50余种,应用化学遗传学发现流感病毒核蛋白NP可以作为新的药物靶标,为病原敏感动物储备和应急药物筛选提供信息基础。 创新点2:完成了7类动物模型技术的集成创新,创建了传染病动物模型研制和应用的关键技术体系,实现了未知病原动物模型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其中动物特异的病原诊断技术、CRISPR/Cas9改进并应用于大鼠基因快速修饰、多物种模型比较分析技术均为国际首创。 创新点3:创建了我国最大的传染病动物模型资源库,包含114种病原敏感动物,96种传染病动物模型,覆盖3种重大传染病和历次新发传染病,从根本上扭转了资源匮乏的局面,有效支撑了传染病防治研究。其中H7N9、MERS模型为国际首创;通过多物种模型集成与比较,系统提高了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相似性和研究实用性。 创新点4:率先在传染病领域实现了动物模型的规范化,提高了药物和疫苗评价结果可靠性,经该项目评价有效的药物和疫苗,临床试验成功率100%,而国际上因为有效性导致的失败率为70%。在SARS疫情爆发时无药可用的困境中,首次提出应用动物模型从成药中快速筛选有效药物的方法,并应用于之后的H5N1、H1N1、手足口病、H7N9疫情,提供了应急药物储备。 创新点5:首次建立了我国的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制技术体系。在SARS爆发时,建立了包括毒株筛选、细胞库建立、工艺研究、质量评价的技术体系,并建立了应用动物模型评价疫苗有效性的技术规范,获得了国际首个SARS储备疫苗。该技术随后应用于H5N1、手足口病、H1N1疫苗研制,解决了新发疫情中的疫苗应急研发和储备问题。 该项目发表SCI论文97篇,包括JID、Cell Res、Nat Biotechnol等,IF累计453,引用2970次。授权专利17项,主编专著14本、规范25册,近三年培训2千余人次,成果被应用663次,保障了传染病领域课题实施,应用中发表了Nature、Nature Medicine等一系列论文。完成了45种疫苗和127种药物的评价,其中进入国家储备库7种,临床应用8种,应急研发、评价并供应了首批SARS、H5N1、手足口病、H1N1、H7N9疫苗,避免了疫情防控拖延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其中H1N1疫苗为国家提供2100余万剂次,有效遏制了甲流疫情,保障了国庆60周年阅兵的安全进行。
|
||||||||||||||||||||||||||||||||||||||||||||||||||||||||||||
客观评价 |
1.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教育部奖励(附件2-5、2-6、2-7、2-8、5-4-4): 该项目部分内容先后获得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教育部奖励,具体见下表: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对该项目的评价意见(5-4-4):项目组在SARS疫情爆发时,不顾生命危险,组建了一支具有奉献精神的科研团队,奋力拼搏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传染病动物模型实验研究技术平台,提升了我国新发传染病病原动物模型的制作和鉴定能力,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和高度评价,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实验动物科学技术领域在保障国家生物安全、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定方面的标志性成果,极大鼓舞了实验动物学科领域的自信心和研究动力。上述研究成果在技术上有重要创新,技术难度大,在传染病领域首次连接了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并在国家传染病防控和生物安全中起到了支撑作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于引领学科发展、发挥学科真正使命具有示范带头作用。长期以来,实验动物学科获取的国家经费资源极其贫乏,利用有限的资源条件,该项目完成了传染病动物模型资源的整体提升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创了集约型科研投入、有效产出和广泛应用的成功典型。 2.科技查新报告(附件2-2) 该项目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进行查新,查新结论如下: 第一、率先进行了传染病动物模型资源集成,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传染病动物模型资源库,以及依托资源建立了重大传染病的动物模型评价技术平台; 第二、首次建立了针对同一病原的多物种模型展示体系,系统化、立体化的利用动物模型反应疾病临床特征; 第三、首次建立了传染病动物模型的标准化技术,实现了动物模型的标准化,搭建了系统的传染病防治策略临床前转化平台; 第四、首次提出拓展成药新功能的设想,建立了动物模型快速筛选药物的方法,并在SARS、H1N1、H7N9、MERS等疫情爆发时发挥应急作用,解决了无药可用的局面,支撑了国家传染病药物储备库的建立,缩短了临床救治时间。 第五、以重大传染病动物模型资源库为依托,评价了首个非典、手足口病、H1N1、H7N9、脊灰新型疫苗或应急药物; 3. 美通社评论如下(附件5-4-1): 2008年在新闻快讯中,报道了Mymetics公司利用该项目非人灵长类艾滋病动物模型评价其研发的艾滋病疫苗,认为项目承担单位是全球公认的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评价分析机构,一直是美国权威科学家和政府机构信赖的合作伙伴。 4. 政府部门项目鉴定意见如下(附件2-1): 科技部、卫生部先后组织专家对该项目组的SARS动物模型、传染病动物模型实验研究技术平台进行了鉴定。认为SARS动物模型是开创新的工作,为全国全面开展SARS发病机理、药物筛选、疫苗评价等工作奠定了基础。认为该项目组在传染病动物模型方面,创造性的建立了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高效能的国家层面的传染病动物模型实验研究技术平台,得到美国NIH、法国、日本、欧洲等相关领域广泛认可。 5.国际实验动物学会科技奖励(附件5-4-2):该项目中参与艾滋病甲流动物模型、CRISPR/Cas9大鼠技术、手足口动物模型、甲流动物模型的年轻学者,先后4次获得亚洲实验动物学会联合会、日本实验动物学会的青年科技奖和国际奖。 6. 担任国际实验动物科学理事会重要学术职务(附件5-4-3):该项目完成团队中秦川教授担任国际实验动物科学理事会的科学理事一职,该职位在国际上仅设6席。由于她在动物模型技术推广方面的贡献,被国际实验动物科学理事会任命为教育委员会主任。 7. 该项目的资源和技术,得到美国NIH、罗氏制药、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日本国际医学中心等国际研究机构的认可,并应用该项目成果开展了药物和疫苗的评价研究(附件5-3-4:国际应用单位)。
|
||||||||||||||||||||||||||||||||||||||||||||||||||||||||||||
推广应用情况 |
1. 技术推广:该项目的专著、规范,成为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培训教材,近三年累计培训2千余人次,推动了传染病动物模型领域整体提升(附件3-1); 2. 资源转化、扩大支撑能力:部分动物资源转化至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资源年供应300余家机构,年供应6万余只(附件3-7); 3. 支撑传染病研究:被清华、复旦、CDC、医科院等百余家科研院所应用663次,直接参与国内外传染病项目60多项,应用中支撑发表了Nature、Nature Medicine等一系列论文(附件3-2、3-3、3-4、3-10、5-3-4、5-3-5)。 4. 应用于传染病疫苗、药物评价,支撑传染病防治:完成了45种疫苗和127种药物评价,其中进入国家储备库的7种,临床应用的药物8种,促进了应用单位首批SARS、H5N1、手足口病、H1N1及H7N9疫苗、药物、抗体的研发、上市(附件5-1-3、5-3-4、3-5、3-6、3-8、3-9、5-3-7)。
社会效益如下: (1)支撑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保障国家生物安全、人民健康和社会安定:该项目建立了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和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研究的实验动物技术平台,是国家传染病防控体系的组成部分。在历次重大疫情中,保障了首批SARS及H7N9疫苗、手足口病药物、H1N1疫苗及药物储备库研发。其中之一的H1N1疫苗累计提供2100余万剂次,有效遏制了甲流疫情蔓延,保障了60周年国庆阅兵的安全进行。 (2)促进传染病学科发展:解决了传染病研究中的动物模型技术和资源短缺瓶颈问题,通过深入推广和广泛应用,为百余家科研单位的传染病研究提供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动物模型支撑条件,支撑其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有力提升了传染病领域的研究水平,促进了学科进步。 (3)促进医药研发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为总计172种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药效学评价,评价的甲流新药金花清感颗粒获批上市;评价的 H1N1疫苗销售额达3.75亿元,利润1.44亿元;评价的国内第一株自主研发的H7N9减毒疫苗株,结束了由WHO下发疫苗株的时代,促进了聚协昌、科兴、义翘神州等一批疫苗、抗体和药物研发企业发展。 (4)引领实验动物学科和行业发展:带动了我国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建设,在动物模型资源集成和规范性上成为实验动物学科的标志性成果。通过资源转化,使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国啮齿类实验动物三大供应商之一。 (5)提升全民素质和生物安全科学防范水平:《现代生活和生物安全》科普读物,现场科普4万余人次。
|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知识产权类别 |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
国家 (地区) |
授权号 |
授权日期 |
证书编号 |
权利人 |
发明人 |
发明专利有效状态 |
发明专利 |
基于燃料法的季节性流感病毒H1N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 |
中国 |
ZL 2010 1 0278683.9 |
2015-12-9 |
1875302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许黎黎、鲍琳琳、秦川 |
有效 |
发明专利 |
用于扩增H5N1流感病毒NP基因核苷酸片段的引物及检测方法 |
中国 |
ZL 2011 10026975.8 |
2013-3-20 |
1155314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占玲俊;鲍琳琳;李枫棣;吕琦;许黎黎;秦川 |
有效 |
发明专利 |
一种仙台病毒抗原肽及其在仙台病毒感染检测中的应用 |
中国 |
ZL 2013 1 0095105.5 |
2014-11-19 |
1521534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向志光、杨志伟、佟巍、刘先菊、李雨函、魏强 |
有效 |
发明专利 |
一种含HIV-1CRF01-AE亚型RT基因的杂交免疫缺陷质粒、病毒及应用 |
中国 |
ZL201110002816.4 |
2012-11-14 |
1091750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秦川;魏强;王卫;丛喆;蒋虹;姚南 |
有效 |
实用新型 |
一种负压安全柜 |
中国 |
ZL 2012 20513176.3 |
2013-3-13 |
2750686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秦川;魏强;田吉生;邓巍 |
有效 |
发明专利 |
人肠道病毒71型的亚单位混合疫苗 |
中国 |
ZL201010105060.1 |
2012-8-29 |
1031475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秦川;张连峰;刘江宁;王卫 |
有效 |
发明专利 |
可满足灭活疫苗生产的SARS病毒规模化制备及灭活的方法 |
中国 |
ZL03147293.1 |
2003-7-10 |
326870 |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刘瑜瑄、张建三、黄金凤、刘玉芬、裴艳茹、张小梅、胡伟、韦志华、韩中山、高强、赵伟、尹卫东 |
有效 |
发明专利 |
石蒜碱在制备治疗人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发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
中国 |
ZL201110066315.2 |
2012-12-19 |
1102738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张连峰;杨亚军;刘江宁;秦川;马春梅 |
有效 |
发明专利 |
流感病毒H5N1亚型和H7N9亚型的液相芯片检测试剂盒 |
中国 |
ZL 2014 1 0777884.1 |
2016-8-24 |
2212435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许黎黎、袁静、秦川 |
有效 |
发明专利 |
老鹳草素在制备治疗人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发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
中国 |
ZL 2012 1 0086721.X |
2013-10-2 |
1281119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张连峰、杨亚军、刘江宁 |
有效 |
主要完成人情况:(此次申报项目主要完成人共有15位)
姓名 |
秦川 |
排名 |
1 |
技术职称 |
研究员 |
工作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完成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项目总体设计、成果产出、应用推广、生物安全保障实施的总负责人。指导、组织本项目中所有相关课题的申请、设计和实施。统筹提出、凝练各项动物模型的科学创新战略设计、前沿方法应用、药物筛选和疫苗评价方案。总体指导技术体系建立、资源库创建和运行,指导规范化动物模型资源建设,全国专业人员培训。并亲自参加 ABSL-3实验室关键动物实验、结果总结等。本人对本项目的技术贡献主要为第 2、3、4、5 点,具体包括:多物种动物模型资源库建立、动物模型规范化、动物模型病理诊断、药效学评价技术体系建立。该项目占本人年度工作量75%。 佐证材料:附件1-1、1-2、5-1-1、5-1-2、5-1-3、5-1-6、5-2-1、5-2-2、5-2-3、5-2-6、5-2-7。 |
||||
曾获国家科技奖情况 |
荣获 2006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名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排名第三,证书编号:2006-J-233-2-01-R03。 |
姓名 |
高一村 |
排名 |
2 |
技术职称 |
副教授 |
工作单位 |
香港大学 |
完成单位 |
香港大学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 创立了病毒学研究中首个化学遗传学模型(或者 在病毒学研究中首次建立化学遗传学模型),率先利用该模型进行高通量筛选针对SARS冠状病毒的抑制剂。 2. 首次发现流感病毒核蛋白可作为药物靶标,并验证小分子化合物核素(nucleozin)是抑制病毒核蛋白功能的新型抗病毒化合物。 3. 鉴定发现抑制流感病毒复制复合体的小分子化合物. 研究发现以论文形式发表在 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 Chemistry and Biology, Journal of Virology, Antiviral research 等。佐证材料:附件5-2-8、5-2-9。 |
||||
曾获国家科技奖情况 |
无 |
姓名 |
尹卫东 |
排名 |
3 |
技术职称 |
高级工程师 |
工作单位 |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完成单位 |
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主要贡献为创新点5。作为疫苗研发科研团队负责人,采用该项目建立的动物模型资源应用于SARS、甲型H1N1、手足口病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苗研发,总体指导疫苗从毒种筛选、细胞库建立、工艺研究、质量评价、临床研究及产业化全过程。指导疫苗研发团队采用本项目攻毒保护动物模型评价全球首创的SARS病毒灭活疫苗的有效性,全球率先完成SARS病毒灭活疫苗的I期临床研究并初步证实了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指导疫苗研发团队采用本项目动物模型评价甲型H1N1流感疫苗、手足口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成功研发了全球第一支甲型H1N1流感裂解疫苗。本人对本项目的技术贡献主要为科技创新五,具体包括:动物模型评价技术规范化、传染病疫苗生产和评价技术体系建立及应用。 佐证材料:附件2-4、5-3-7. |
||||
曾获国家科技奖情况 |
无 |
姓名 |
鲍琳琳 |
排名 |
4 |
技术职称 |
副研究员 |
工作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完成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本人对该项目的技术贡献为主要科技创新第2、3、4、5点。 1. 感染性疾病实验平台负责人,参与动物模型规范化和成药新功能拓展等任务,负责药物、疫苗等防治策略药效学评价的推广应用。2. 编写 ABSL-3 实验室甲流H1N1、禽流感 H5N1、禽流感H7N9相关操作规范化 SOP。 3. 建立流感动物模型及抗流感药物和疫苗评价技术体系,建立了流感动物预警体系,应用于新发或再发流感的预警,病毒跨物种传播、检测病毒传播能力、预测病毒变异趋势等多个领域的研究等。该项目占本人年度工作量 90%。 佐证材料:附件1-1、1-2、5-2-1、5-2-2、5-2-6。 |
||||
曾获国家科技奖情况 |
无 |
姓名 |
高虹 |
排名 |
5 |
技术职称 |
研究员 |
工作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完成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本人对该项目的技术贡献为主要科技创新第2、4、5点。1. 主要负责组织感染性动物试验部分的实施。2. 动物生物安全保障和管理技术体系的建立。3. 药效学评价的技术体系建立,包括动物的病毒攻击、感染动物饲养、感染动物的取材等工作。 该项目占本人年度工作量 80%。 佐证材料:附件5-2-6、2-4、4-2。 |
||||
曾获国家科技奖情况 |
无 |
姓名 |
魏强 |
排名 |
6 |
技术职称 |
研究员 |
工作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完成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本人对该项目的技术贡献为第 2、3、4点。1. 重点参加艾滋病、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动物模型制备及应用、SPF动物培育。艾滋病 SIV/SHIV/SAIDS 模型的建立、应用和比较研究包括:建立中国恒河 猴的 SIV 和 SHIV 病毒动物模型,研究免疫、致病机制,确定药物筛选和疫苗评价的实验指标,比较分析,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药物筛选和疫苗评价的实验指标研究。该项目占本人年度工作量 75%。 佐证材料:附件1-3、5-1-1、5-1-2、5-2-1、5-2-3。 |
||||
曾获国家科技奖情况 |
无 |
姓名 |
邓巍 |
排名 |
7 |
技术职称 |
助理研究员 |
工作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完成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对该项目的技术贡献为主要科技创新第1、2、3、4点。1. 艾滋病流行机制研究。2. 负责病原敏感动物资源培育、引进和繁育。3. 参加动物模型资源库创建中禽流感各项动物实验,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检测和试验结果总结。4. 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参加动物模型的病理诊断,包括艾滋病、肝炎、禽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动物模型的病理解剖、取材并进行病理分析及报告等。该项目占本人年度工作量 70%。 佐证材料:附件5-1-2、5-2-1、5-2-2、5-2-6. |
||||
曾获国家科技奖情况 |
无 |
姓名 |
陈福和 |
排名 |
8 |
技术职称 |
临床助理教授 |
工作单位 |
香港大学 |
完成单位 |
香港大学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1.构思、组织、和设计了MERS冠狀病毒感染狨猴的动物模型。并且是全球首次证实洛匹那韦和β干扰素对MERS冠状病毒在狨猴动物模型体内药效的研究员。 2.组织和设计寨卡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并且是全球首次证实α和β干扰素对寨卡病毒的体内內药效的研究員。 3.负责病毒监测体系的建立,发现多种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研究发现以论文形式发表在权威国际期刊包括Nature Microbiology,JVI,JID,EBioMedicine, Journal of Infection, EMI等。 佐证材料:附件5-2-6、5-2-7、5-2-9、5-2-10 |
||||
曾获国家科技奖情况 |
无。 |
姓名 |
朱华 |
排名 |
9 |
技术职称 |
主任技师 |
工作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完成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对该项目的技术贡献为主要科技创新第2、3、4点。1. 参加 ABSL-3 实验室管理及规范的制订。2. SARS 各项动物实验,血常规、血生化等指标检测和试验结果总结。3. 艾滋病、肝炎、禽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动物模型的病理解剖、取材、病理组化分析等。5. 悉生动物资源培育和推广应用。该项目占本人年度工作量90%。 佐证材料:附件5-2-1、5-2-2、5-2-3、5-3-1、5-3-2。 |
||||
曾获国家科技奖情况 |
无。 |
姓名 |
杨文龙 |
排名 |
10 |
技术职称 |
副教授 |
|
工作单位 |
香港大学 |
完成单位 |
香港大学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组织和设计MERS-CoV感染的狨猴模型,并对MERS-CoV感染所引发肺脏与肾脏损伤的相关分子机制进行深入阐释和研究。在MERS-CoV感染治疗的药物筛选方面,深入报道相关siRNA和化学制剂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发现以论文形式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EMI,JID,JVI等。 佐证材料:5-2-6、5-2-7。 |
|||||
曾获国家科技奖情况 |
无。 |
|||||
|
|
|
|
|
|
|
姓名 |
丛喆 |
排名 |
11 |
技术职称 |
副主任技师 |
|
工作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完成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主要参与科技创新第3、4点。重点参加艾滋病动物模型制备及应用。艾滋SIV/SHIV/SAIDS模型的建立、应用和比较研究。包括:建立中国恒河 猴SIV和SHIV病毒动物模型,确定药物筛选和疫苗评价的实验指标,参与模型应用过程中的药物和疫苗评价。该项目占本人年度工作量 90%。 佐证材料: 附件5-1-1、5-3-1-13、5-3-1-51。 |
|||||
曾获国家科技奖情况 |
无。 |
|||||
|
|
|
|
|
|
|
姓名 |
蒋虹 |
排名 |
12 |
技术职称 |
副主任技师 |
|
工作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完成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主要参与科技创新第3、4点。重点参加艾滋病动物模型制备及应用,建立中国恒河 猴SIV和SHIV病毒动物模型,参与模型应用过程中的药物和疫苗评价。该项目占本人年度工作量 80%。 佐证材料:附件5-1-1、5-2-3。 |
|||||
曾获国家科技奖情况 |
无。 |
|||||
|
|
|
|
|
|
|
姓名 |
徐艳峰 |
排名 |
13 |
技术职称 |
助理研究员 |
|
工作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完成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主要参加科技创新点2、3、4、5。作为动物模型病理分析平台负责人,重点参加传染病动物模型的病理诊断,负责建立疾病动物模型的病理诊断标准、组织病理分析,以及传染病动物模型应用中的病理诊断,该项目占本人年度工作量90%。 佐证材料: 附件5-2-1、5-2-2。 |
|||||
曾获国家科技奖情况 |
无。 |
姓名 |
刘江宁 |
排名 |
14 |
技术职称 |
副研究员 |
工作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完成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主要参加科技创新点2、3、4。1. 参与病原敏感基因工程小鼠资源的研制、分析和供应。2. 负责手足口病动物模型研制和应用。3. 负责手足口病动物模型创制和评价技术的规范化。4. 参与手足口病应急储备药物的筛选。5. 负责动物模型技术和资源推广应用。该项目占本人年度工作量90%。 佐证材料: 附件5-1-3、5-1-5、5-1-7、5-2-1。 |
||||
曾获国家科技奖情况 |
无。 |
姓名 |
马元武 |
排名 |
15 |
技术职称 |
副研究员 |
工作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完成单位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
||
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 |
主要贡献为科技创新点2、3。1. 基因工程大小鼠研制技术体系的建立。2. 基因工程动物资源的对外供应。3. 病原敏感动物品系资源的研制和资源库的建立。 佐证材料:5-2-4、5-3-2。 |
||||
曾获国家科技奖情况 |
无。 |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
1、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此单位是完成该项目的主体,认识到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艾滋病、结核、SARS、肝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造成的危害,全面支持传染病动物模型实验研究技术平台的建立科研工作,保障整个项目的管理、实施、应用和后勤保障、经费支持。表现为: 1)提供行政资源、领导大力支持:研究所动员、团结最优秀的科研、管理和后勤人员组成团队,特别是在 SARS 期间,克服畏难情绪,支持平台建设。 2)提供空间资源:全面提供重大传染病比较医学动物模型和应用、分析、评价体系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动物室、分析室等。 3)提供管理资源:提供实验项目科技统一管理体制,组建动物安全和使用委员会,实现科研、财务、后勤保障等多方位、一体化管理。 4)提供资金保障:持续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资金,确保平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高效能的维持。 2、香港大学 此单位贡献如下: 1) 发现多种人类及蝙蝠冠状病毒,并对控制其爆发。 2)持续强调对动物的流行病调查,并发现与MERS冠状病毒高度相关的HKU4及HKU5冠状病毒。 3) 对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及其他病毒的抗病毒药物研究上有深入研究,并受国际广泛认可。 4) 对寨卡病毒的动物模型,抗病毒,及病理研究上有重大发现。 5)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动物模型研制提供病原监测和鉴定信息指导。 团队研究发现以论文形式发表在权威国际期刊包括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Microbiology等。 3、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此单位是建立传染病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工艺,将本项目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应用于SARS、H5N1、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苗的临床前研究,有力推动了相关疫苗的研发。采用第一完成单位的攻毒保护动物模型评价全球首创的SARS病毒灭活疫苗的有效性,在全球率先完成SARS病毒灭活疫苗的I期临床研究并初步证实了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采用第一完成单位的动物模型评价SARS疫苗、甲型H1N1流感疫苗、手足口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全球率先实现甲型H1N1流感疫苗获批上市。 这些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SARS疫苗的研发为我国抗击非典疫情提供了有力武器,作为国家应对SARS疫情战略技术储备,并及时维护了社会稳定;甲型H1N1流感在2009-2010年完成了国家工信部先后5次下达的总计2106万人份的生产任务,通过在北京、新疆、四川、天津、安徽、总后勤部、铁道部等地区和部门超过1200万人份的预防接种,有效地阻止了疫情的传播,并实现销售收入37548万元,实现利润14393万元。疫苗的率先研制成功也极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 |
|||||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
1. 三家合作单位分工情况: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负责传染病动物模型研制和应用的核心工作;香港大学负责新发传染病病原鉴定、致病机制研究、病毒监测体系的建立;北京科兴负责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并应用动物模型评价体系,促进疫苗上市和支撑传染病防控。三家合作单位共同以动物模型为纽带,搭建从病原监测和鉴定,到动物模型研制和应用,再到疫苗研发和药物评价及筛选的传染病防控链条。 2. 秦川、鲍琳琳、魏强、邓巍、朱华、从喆、蒋虹等人合作,通过共同承担传染病动物模型方面项目,共同完成传染病动物模型资源库建立,完成了艾滋病动物模型、流感动物模型、SPF动物培育的专利、论文和模型规范。(附件1-1、1-2、5-1-1、5-2-1)。 3. 秦川、鲍琳琳、邓巍、徐艳峰、刘江宁、马元武等人合作,通过承担传染病重大专项的实验动物技术平台项目,共同完成病原敏感基因工程动物品系资源研制和推广应用、手足口病动物模型研制和应用、流感动物模型创制。(附件5-1-3、5-2-1、5-3-1-40) 4. 秦川、尹卫东、高虹、鲍琳琳等人合作,以SARS、H5N1、手足口病、H1N1等动物模型为基础,评价首批SARS、手足口病、H5N1、H1N1疫苗(附件2-4、4-2、5-3-4)。 5. 香港大学新发传染病研究团队高一村、陈福和、杨文龙的病原监测信息,为秦川团队的动物模型研制和敏感动物资源储备提供指导。秦川、袁国勇、陈福和、杨文龙、高虹、魏强、鲍琳琳、邓巍等人合作,开展手足口病、流感动物模型研制,前瞻性MERS动物模型储备,并以MERS动物模型为基础,评价储备药物(附件5-2-6、5-2-7)。 |
|||||
|
|
|
|
|
|
|
公示期为2016年12月30日-2017年1月18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将意见反馈至邮箱kejichu@cnilas.org,或者拨打电话010-67776529。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2016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