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22nd,2024  You are the 1928613 Visitors
Home > News > Academic Exchanges> Details

学 术 讲 座

2019年07月26日 Source:

  为增强研究所的学术氛围,提高研究所学科发展水平,2019年6月19日下午,研究所特邀请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徐建青研究员、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徐福建教授、国家癌症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海增主任医师以及清华大学年医学研究所医学院董忠军研究员共计4位老师进行学术讲座。

  本次学术讲座涉及了目前很多热点话题,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徐建青教授的《H7N9感染的免疫保护机制与通用型疫苗》,从N7N9 的生存、康复早晚、免疫答应、设计疫苗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地介绍,让大家对H7N9疫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徐福建教授的《天然多糖基医用材料应用基础研究》使在座的师生对多糖基核酸递送体系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发现其良好的生物溶性适用于生物领域,为治疗人类疾病带来福音;张海增主任医师的《淋巴结在结直肠癌转移、治疗及预后中的作用及价值》为大家讲解关于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董忠军研究员的《严重免疫缺陷性疾病XLP1发病机制研究揭示SLAM家族受体的重要免疫调节作用》,主要讲解关于免疫缺陷的治病机制研究。

附报告人介绍:
徐建青,博士,现任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新发再现传染病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免疫学、免疫治疗学与疫苗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美国NIH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在Nature、Science、Nature Microbiology、Nat Commun、PNAS、ELife等杂志发表英文论著130余篇。研发艾滋病治疗性疫苗DermaVir已在欧洲完成II期临床试验。担任国家传染病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艾滋病功能性治愈”实际负责人,中国免疫学会感染免疫分会常委、秘书长,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免疫与细胞治疗分委会主任委员。担任Infectious Disease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与Journal of Bio-X杂志副总编,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 (EMI)(IF=6.0)编委。2005年、2012年受国家卫健委指派,作为科学顾问出使世卫组织(WHO);2007年作为中国免疫学家代表团12名成员之一访问加拿大;2012年受国家自然基金委国际合作局指派组团出使韩国;2012年与2015年作为国家卫健委选派的科技工作者代表参加总理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座谈会。

徐福建,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加盟北京化工大学,现担任材料学院副院长、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执行主任。主要从事医用高分子材料应用基础研究,在药物控释载体、抗菌材料以及多糖功能化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客座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Biomaterials Science杂志副主编。在Advanced Materials, ACS Nano, Biomaterial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受邀为Chemical Reviews、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Materials Today期刊撰写综述论文7篇,他引6000余次。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15余项。2012年获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4年获得“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7年获得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一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8年入选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5000万)。

张海增,博士,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协和特聘教授。1999年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取得肿瘤(外科)学博士学位后,留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工作,相继担任了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2011年成为博士生导师。一直从事结直肠肿瘤的外科治疗和临床基础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结直肠癌及引流区域淋巴结的免疫微环境;结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手术的预后;结直肠癌的复发、转移机制、早期发现、治疗和预后研究。先后主持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linical Cancer Research、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Microbial Ecology、Oncotarget、Chronic disease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

董忠军,博士,现任于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医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NK 细胞活化受到其表面活化型和抑制性受体的精细调节。在正常情况下,主导抑制作用的小鼠Ly49家族和人KIR家族分子通过识别MHC-I类分子,使NK细胞保持耐受状态。然而,当病毒感染或应激状态下,细胞表面的MHC-I分子丢失或者针对NK细胞活化型受体的配体上调,NK细胞耐受状态将被破坏。因此,更好地在时间和空间水平了解NK细胞活化和功能获得机制,特别是NK细胞参与的细胞毒活性,将有助于设计基于NK细胞的生物治疗策略。我们特别对以下科学问题感兴趣:NK细胞发育过程相关的信号途径;NK细胞是如何在分子和细胞水平功能获得成熟;驱动NK细胞分化和活化的分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