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lf5通过对ICM和TE基因的双重调控,建立了双电位细胞命运
2021-12-02小鼠植入前胚胎的早期卵裂球具有双电位细胞命运,能够在胚泡中产生胚胎和胚胎外系。在这里,作者鉴定了三种主要的两细胞阶段(2C)特异性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s)作为这种双潜能可塑性的分子标志。利用这三种2c特异性erv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作者发现Kruppel-like factor 5 (Klf5)是它们主要的上游调节因子。
-
单细胞转录组学揭示了Shp2在myc驱动的肝肿瘤细胞和微环境中的相反作用
2021-12-02myc驱动的肝脏肿瘤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该研究表明,在肝细胞特异性Ptpn11/ Shp2缺失的小鼠中,Mycdriven肝癌(HCC)显著加重。然而,在Shp2缺失的肝脏中,Myc诱导的肿瘤选择性地从罕见的Shp2阳性肝细胞中发展,Myc驱动的肿瘤发生依赖于由Shp2促进的完整Ras-Erk信号传导来维持Myc的稳定性。尽管对Shp2细胞自主生长有严格的要求,但Shp2的缺失会导致免疫抑制环境,导致肿瘤起始细胞的清除缺陷和肿瘤的侵袭性进展。
-
我单位COVID19疫苗保护性的动物模型评价技术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2021-11-1710月21日至27日,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此次成就展以“创新驱动发展 迈向科技强国”为主题,重点展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
Nature Metabolism:揭示Hh信号通路通过Hilnc参与肝脏脂质代谢的新机制
2021-11-11Nature 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赵允研究组的最新成果(Loss of Hilnc prevents diet-induced hepatic steatosis through binding of IGF2BP2)。该研究揭示了Hedgehog(Hh)信号通路调控Hilnc(Hedgehog induced Long non-coding RNA)的表达,进而参与调控高脂诱导的肝脏脂质代谢过程的分子机理。
-
研究人员培育出人类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犬模型
2021-11-09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科研人员及其合作者利用单碱基编辑器对葡萄糖激酶进行点突变,培育出首例人类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犬模型。相关论文以Generation of permanent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 dogs with glucokinase point mutations through base editing为题,在线发表在Cell Discovery上。